相似文獻/References:
[1]陳健,王正其.浙江大橋塢鈾礦床鉛、氫、氧同位素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5(1):38.
[2]李靖輝.豫西大石門溝鉬礦床成礦物質來源、流體包裹體特征及成礦機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7(2):181.
[3]姚益軒,侯樹仁,謝廷婷,等.塔木素鈾礦床含礦層地下水儲集和滲流類型分析[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8(4):344.
[4]張 偉,蔡 伊,張 乾.廣西三黎Pb-Zn-Ag礦床的地質特征及S-Pb同位素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0(4):314.
[5]劉祥朋,王 璽,宋英昕,等.膠西北西嶺特大型金礦床蝕變圍巖特征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0(3):225.
[6]蔣方媛.城市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以山西省太原市為例[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2(1):82.
[7]蔣方媛*.地下水微量元素與同位素特征對海水入侵和地下水起源的指示意義——以深圳市寶安區為例[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2(3):253.
[8]陳志平.景德鎮市城區巖溶塌陷發育特征與評價[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2(3):234.
[9]方俊華,謝振東,黃 錦,等.宜春巖溶區地下水特征及其開發利用[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3(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