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劉 陽,楊 帥,尹永鵬,等.柴達木盆地西北緣新近系上油砂山組烴類流體特征與鈾成礦的關系[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3(5):430-436.
點擊復制
柴達木盆地西北緣新近系上油砂山組烴類流體特征與鈾成礦的關系(
)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ISSN:1674-3504/CN:36-1300/N]
- 卷:
-
43卷
- 期數:
-
2020年第5期
- 頁碼:
-
430-436
- 欄目:
-
OA欄目
- 出版日期:
-
2020-10-31
文章信息/Info
- 作者:
-
劉 陽1; 2 ; 楊 帥1; 尹永鵬2; 王軍禮2; 郝關清2
-
1.中陜核工業集團公司,陜西 西安 710100;2.中陜核工業集團地質調查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100
- 關鍵詞:
-
柴達木盆地西北緣; 上油砂山組; 砂巖型鈾礦; 酸解烴
- 分類號:
-
P619.14
- 文獻標志碼:
-
A
- 摘要:
-
通過對柴達木盆地西北緣新近系上油砂山組18個樣品的酸解烴分析,探討了酸解烴中烴類氣體組成特征、成因及來源,并結合該區鈾礦地質特征初步分析了烴類流體與砂巖型鈾成礦關系。酸解烴的分析結果表明,新近系上油砂山組砂巖層中烴類氣體為有機成因的油型氣和煤型氣的混合氣。烴類氣主要處于成熟—高成熟階段,是原油裂解氣與原油伴生氣的混合氣,主要來源于路樂河組和下干柴溝組湖相腐泥型烴源巖。這些原油裂解氣和原油伴生氣的混合氣主要沿斷裂、微裂縫等通道向上運移到上油砂山組砂巖中,上油砂山組灰綠色砂巖即是烴類氣體對紅色砂巖還原的產物。研究區砂巖型鈾礦成礦作用為原生紅色—后生還原灰綠色的氧化還原作用過程,找礦標志為灰綠色含礫砂巖、砂礫巖,灰綠色砂巖層的古迎水面為該地區的找礦方向。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11-12